2021年度徠卡奧斯卡 · 巴納克攝影獎 (LOBA) 公佈入圍名單
享譽全球的徠卡奧斯卡 · 巴納克攝影獎 (LOBA) 公佈2021年度入圍的攝影師名單,當中包括九位大獎候選人,以及四位新人獎候選人。所有候選人的攝影作品均可於官方網頁www.leica-oskar-barnack-award.com上瀏覽。
來到第41屆徠卡奧斯卡 · 巴納克獎,本年度約有100名國際攝影權威提交了攝影師提名。經過遴選,本屆評委會確定了LOBA 2021年度的入圍名單。
第41屆LOBA大獎和新人獎將與徠卡名人堂獎的頒獎典禮一同於11月4日在德國威茲勒(Wetzlar)舉辦。與此同時,恩斯特·徠茲博物館(Ernst Leitz Museum)亦將以全新的定位與全球徠卡攝影愛好者見面。
更多有關本屆入圍候選人的詳細資訊將於11月前在LOBA官方網頁www.leica-oskar-barnack-award.com公佈。頒獎典禮結束後,全部獲獎作品將於恩斯特·徠茲博物館展出,該展覽將由WhiteWall協辦,而所有獲獎作品亦將悉數編纂成冊。另外,本屆LOBA的獲獎作品在威茲勒的展出結束後,還將會在世界各地的徠卡畫廊和攝影節上展出。
LOBA 於 2020 年大幅了增加獎金金額,而2021 年的獎金將與去年相若。本年度LOBA大獎得獎者將會獲得四萬歐元的獎金及價值一萬歐元的徠卡相機設備,而新人獎得獎者將會獲得一萬歐元獎金及一部徠卡Q2相機。
2021年度徠卡奧斯卡·巴納克攝影獎評委會:
桑德拉·M·史蒂文生(Sandra M. Stevenson),《紐約時報》助理影像編輯(美國)
拉夫·吉蔔森(Ralph Gibson),攝影師(美國)
聖地牙哥·里昂(Santiago Lyon),Adobe公司宣傳與教育部負責人、攝影師(西班牙)
邁克爾·普裡查德博士(Dr. Michael Pritchard),英國皇家攝影學會(Royal Photographic Society)教育和公共事務部主任(英國)
卡琳·雷恩–考夫曼(Karin Rehn-Kaufmann),徠卡畫廊全球藝術總監兼首席代表(奧地利)
Karin Rehn-Kaufmann對LOBA 2021表示:「我非常榮幸今年能夠再次與各位傑出的評委一起共事,並能夠欣賞到近百位獲提名人的的優秀作品。評論這些作品對我來說是一次豐富且充滿樂趣的體驗,本次參賽作品的題材之廣,和水準之高都令我十分感動。鑒於今年情況特殊,我們能夠在許多參賽作品中看到全球於新冠疫情的影響下的印記。在這一個特別的時刻,人類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更顯重要,亦正因如此,我們對於能夠像往常一樣舉辦頒獎典禮,並授予得獎者LOBA獎項更感欣慰。」
Ralph Gibson對LOBA 2021表示:「LOBA 獎項的評審工作非常緊張,但對我來說卻充滿了樂趣,因為是次比賽的參賽作品水準是如此之高。近幾周的工作中,我和同事們欣賞和研判了大量的優秀作品,當中每幅作品的品質均值得讚許。對我而言,所有入圍的攝影師都是是次比賽的贏家。」
LOBA 2021 入圍候選人名單及其作品概覽:
LOBA 2021 入圍名單(按字母順序排列)
大獎候選人
安娜·瑪麗亞·阿雷瓦洛·戈森(Ana María Arévalo Gosen) 《無盡之日》
Ana María Arévalo Gosen於1988年出生於委內瑞拉,她的作品系列聚焦監獄中服刑的女性和她們駭人聽聞的生活條件。這些作品是從2017年至今,陸續於委內瑞拉和薩爾瓦多的監獄中拍攝。鏡頭下,Ana María Arévalo Gosen揭示了這些牢獄之災的前因後果,並向我們展示了這些女性和她們的家人的特殊經歷,和她們所處拉丁美洲社會的現況。
恩裡·卡納傑(Enri Canaj)《與你離別前說再見》
土地、自然、樹木、海洋:這是人們在失去一切後的全部依賴。Enri Canaj於 1980 年出生於阿爾巴尼亞,目前定居於希臘。他以黑白的相片記錄了生活在尼日爾、希臘和意大利難民孤苦無依的艱辛生活。
加布裡埃爾·加林貝蒂(Gabriele Galimberti)《美利「槍」》
私人合法擁有槍械的這個現實深深地影響著美國社會。這位生於1977年的意大利攝影師展示了在憲法賦予的權力之下,合法擁有槍械所帶來光怪陸離的社會現象。在他鏡頭下人們不論是獨自或是與家人一同身處自家院落,身旁均圍繞著他們龐大的軍火收藏,並面露驕傲神情。
格雷西拉·馬尼奧尼(Graciela Magnoni) 《我們》
日常生活中的喜悅和簡單的存在:在她一系列聚焦在女孩和婦女日常生活的作品中,這位1961 年在烏拉圭出生的攝影師以其強烈的直覺拍攝了大量的照片。這些照片均來自其走過13個國家中的17座城市。正如Nosotras這個意為陰性「我們」的西班牙語標題所說,這些照片頌揚了蘊藏在女性精神中的多彩、神秘和人性光輝。
聖·帕拉西奧斯(Santi Palacios) 《邊界》
這些極富戲劇色彩的近景鏡頭是拍攝於越過地中海,連接非洲、中東,通往歐洲的三條難民遷徙之路上。從2013年到2020年間,這位西班牙攝影記者(生於1985年)陪伴著不同的移民,擁抱著追求安定新生活的期盼,踏上一次又一次命懸一線旅程。
尼科洛·菲利波·羅梭(Nicolò Filippo Rosso)《失落於塵埃》
在過去五年,這位1985年生的意大利攝影師多次來到瓜希拉(La Guajira),居住數周至數月。瓜希拉是一個位於哥倫比亞的半島上土著瓦烏族人的家園,這裡的邊境鬥爭、缺水、貧困、沙漠中的煤礦開採,被作為移民和走私者的中轉站等,造成了當地艱難困苦的生活。
尼科爾·索貝基(Nichole Sobecki)《吾鄉何處》
持續的內戰以及更為嚴峻的氣候變化正在對索馬里產生災難性影響。這位生於 1986 年的美國攝影師以一個長期的拍攝項目,展示了乾旱帶給東非國家居民的恐怖災難。全球氣候危機在這裡並不是危言聳聽,人民和社會已經被逼至危崖之上。
尼基塔·捷廖申(Nikita Teryoshin)《公事公辦——戰爭的幕後》
全球軍火貿易的背後:這位於1986年出生於俄羅斯,並在德國長大的攝影師揭露了與血腥戰場截然相反的一面。在他的鏡頭之下,戰爭變成了成年人的巨型遊樂場。在 2016 年至 2020 年間,他在歐洲、亞洲、北非和南非等地的內部軍火展銷會上,拍下了這一系列的照片。
基利·尤安(Kiliii Yuyan)《北極歸宿的傳言》
北極正在發生急劇的變化。在他極具震撼力的作品中,這位生於 1979 年的美國攝影師以觸目驚心的影像向我們展示了他對極北世界的洞見。冰山與當地人口一同消逝,在未來幾十年,靜候著你和我的北極不再是寒冷和永恆,而是生、死和重生。
新人獎候選人
埃米爾·達克(Emile Ducke) 《科雷馬——沿著骨頭之路》
科雷馬公路是一條穿越西伯利亞偏遠地區的高速公路,地處高緯度的極寒地帶,天氣條件非常惡劣,因此也被稱為「最危險的公路」。這位生於 1994 年,現居於莫斯科的德國紀實攝影師沿著這條「骨頭之路」一邊追尋前人的足跡,一邊探索今人對此地塵封往事的記憶。
湯姆·赫根(Tom Hegen)《德國煤炭開採》
這系列由一位於1991年出生在德國的航拍攝影師拍攝的作品,致力呈現出德國煤礦開採的景象。借助來自高空的視角,被肆意破壞的大地景觀竟然呈現出驚人的美麗、明亮的色彩和迷人的對稱性。從這個特殊的視角出發,人對自然景觀的塑造,以及人類與環境之間的複雜關係,變得更加引人入勝。
英格瑪·比約恩·諾爾丁(Ingmar Björn Nolting)《關於之後的日子》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德國,於遵守嚴格安全規定的前提下,這位生於1995年的德國攝影師去年自駕25,000 公里穿越德國全境,拍攝了一系列極具個人色彩的作品,當中呈現出一個變化不定的社會,以及在集體隔離、恐懼和頹喪中,人們對於盡可能拼湊出的「常態」擁有的強烈渴望。
拉尼塔·羅伊(Ranita Roy)《立于危崖》
印度東海岸是世界上受氣旋影響最嚴重的地區之一。這位生於 1994 年的印度攝影師記錄了去年孟加拉灣颱風肆虐過後滿目瘡痍的景象。災難過後生活仍會繼續,但隨著氣候變化加劇,人口稠密的地區未來將仍會面臨來自天災的巨大威脅。
發表迴響